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Kai Hei Chor Cellist

[Myaskovksy Cello Sonata No.2]


颱風圓規來勢兇兇,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,氣溫也隨即驟降了不少。涼風帶來的是各行各業的慌忙準備,是市民前仆後繼囤積物資;是街市商販抬價的好時機。

然而溫度卻把我帶回2017年的倫敦...


那年寒冬,我還在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修讀藝術家碩士。第二年的碩士課程需要完成至少四場獨奏會,於是我便受邀到座落於倫敦銀行區的聖司提反教堂(St. Stephen Walbrook) 演出。

教堂是罕有的圓頂建築,出自擔任聖保羅大教堂總建築師Christpher Wren的手筆。教堂完工於1679年,見證過霧都的無數大小事。


演出當天,氣溫跌至只有攝氏4度。教堂的暖氣系統彷彿也響應著其悠久的歲數:壞了。無獨有偶,獨奏會主打的是俄國作曲家 Myaskovsky 的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,嚴寒配上嚴寒,算是錯有錯著。


Myaskovsky的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寫於1948年,恰好是他的之交好友Prokoviev完成其大提琴奏鳴曲的前一年。同樣是寫給筆者師公Rostropovich 的作品,Myaskovsky 的奏鳴曲承繼了浪漫派的風格,在那時代可謂相當保守,卻因其動人的旋律深受大提琴家和愛樂者歡迎。

第一樂章以鋼琴的A小調 Broken chord開頭,大提琴的聲音就如像一個個灰灰沉沉的老紀錄片鏡頭,帶領聽眾走過浮華大地;第二樂章像極一個歷盡風霜老人在家鄉渡過幸福的聖誕節:歲月洗不去的那些痛雖然還在,現在幸福快樂就好。


A小調的第三樂章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為主,對演奏者技術要求極高。整個樂章陰沉激動,金戈鐵馬,彷如親臨戰爭般。這與作曲家的軍旅背景也不無關係。

有學生跟我說,此曲雖動聽,但略嫌守舊,藝術含量偏少。

我說,技法總會過時,對人性的理解和感動卻長存不朽。



37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